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崔大宝:研究过200家上市公司后我的十个预判

3090
节点财经 2022-01-02 15:32 抢发第一评


文 / 崔大宝

出品 / 节点财经

2021过去了,回顾这一年,发生了不少大事。民法典实施、全民力挺新疆棉、十四五、建党100周年、双减、孟晚舟回国、流量爆雷、EDG夺冠、全面适应后疫情时代等等。2021每个人相信经历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当然,更应该对2022年充满期待。

下面是我这一年通过研究两百余家企业后所思所想的观点和预判,也请各位亲朋好友熟人生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跟我一起探讨!


今年信用上半年是偏紧的,下半年一直有宽松预期,快到年底了终于落地一个降准。但我们判断这个力度可能不够,不足以和疫后经济下行后半段做个对冲,所以明年上半年,信用多还是宽松预期。

但央行也强调了,不搞大水漫灌,货币逃不过一个“稳”字当头。老美今年的“大水漫灌”也把自己折腾的够呛,通胀居高不下,就业率也不咋好,虽然美联储反复洗脑通胀是暂时的,但明年应该被通胀压得头疼脑胀,不得已加息紧信用,这几个月美联储的债券购买计划可见端倪。

各国央行也陆续进入加息紧缩周期,但对我国的影响可能不大。我们泱泱大国,不会跟着西方国家走,而是自主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前些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经济政策,都一步一个脚印打得很足,中央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事,中国经济会往哪走,怎么去防范和化解风险,又怎么去转型高质量发展,哪个时点,何为重,何为要,上层建筑都考虑得很清楚,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中央政府的决策。

一方面,我们的经济状况与西方国家并不相似,并非滞涨,而是疫情带来的尾部综合征,延缓了中国经济疫后恢复的步伐,带来了“二产偏弱、三产偏强”、“消费偏弱、出口偏强”等结构性的问题,但中国经济的根本逻辑未变,如今经济运行处于潜在增速以下,价格正在从上游向下游的传导中,CPI和PPI的剪刀差正在逐步收敛,明年居民消费价格将面临上行压力,而出口边际增速可能会放缓。

另一方面“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针的提出,房地产市场景气下行,防范债务风险,地方土地出让税减少,财政需要更多资金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稳货币、宽财政”正是建立在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要性策略,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平稳过度的保障性策略,也是对冲房地产风险、经济下行压力的保障。


“高质量发展”,经常关注新闻的人应该不能陌生吧,是什么....看图,百度百科解释。说几个关键词:党代会、高速向高质量、绿色低碳、十四五、资源。咱看出什么呢?逼格很高、时代主题、能源革命。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我们说做企业,方向错了,就什么都错了。智能手机都出来了,你还沉迷过往的辉煌不转型,那被时代淘汰也不亏了。潮流都出现了,不跟随再去拒绝,那到头来死得不冤。不仅是企业,大到国家、小到小我,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双碳、搞新能源车、这是时代潮流,是大势所趋,你不搞,你的蛋糕就被别人吃掉了,你会不会饿死不好说。现在聚集一国的力量,帮你确定了这个趋势——高质量发展,你不跟,那你什么结局不言而喻。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呐?“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这是权威定义,似乎有些拗口哈,我简单点说“创新推动的、要对环境友好、要有社会责任懂分享、要让人民生活提高质量”。对应到资本市场,关键词:科技+双碳+ESG+消费(物资+精神)升级。

高端制造、高科技、能源企业可能比较好理解,索性咱就理理资本市场的明星概念“白酒”,白酒企业怎么高质量发展。山西汾酒的袁清茂讲,要推动汾酒的高质量发展,把品牌价值的提升作为首要目标。比如创新发展,突出优势,提质增效,互利共赢等。抓住白酒品牌作为核心价值这个点打的很对,当然在我看来这肯定还不够,作为高利润的行业,是不是该去关注一下社会责任问题,这也应该设立一个目标。

不同行业的核心价值肯定不同,所以高质量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是,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是确定的。所以各位企业家们都重视起来吧!


问:今年什么最火?答:新能源。问:新能源什么最火?答:那肯定是产业链上游。各类资源品涨暴。

今年是周期大年,不光是左磷右锂,石油、煤炭、有色金属,大豆、小麦、白砂糖,各类原材料的价格都逃不过一个“涨”字,股价也跟着“鸡犬升天”。上游可是乐开了花,可苦了中下游。原因呢,长话短说,有供需失衡、开工率低、货币放水等原因。

但最近几个月,关注股市的从新能源产业链的整体回调,是不是也能猜个大概,上游景气度依然,但预期淡了。我们知道价格传递需要一个过程,之前很长时间PPI和CPI的剪刀差在逐步扩大,而如今剪刀差已经逐渐收窄了。这就说明涨价正在从上游向下游传导,明年预计就会全面落地。

其实这种趋势在最近已经初见端倪了。比如中药,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从780元涨到了860元一盒。再比如调味品,海天味业10月份率先提价,随后中炬高新、加加食品、恒顺醋业、千禾味业等纷纷跟涨。就连毛利很高的白酒,12月份以来,舍得酒、古井贡酒、古越龙山、牛栏山二锅头均宣布涨价。

怎么说呢,这波消费品涨价是由原材料上涨引起的,2022年的原材料价格会下降吗?疫情反复+美联储忸怩的缩表步伐,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反映在资本市场,纵观以往几次的涨价潮,从来不是因为成本端修复导致股价上涨,而是在涨价过程中对战略的修订。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可持续的业绩改善因子,这就说回到上一个推论:高质量发展!

1131.png


过去十几年,买房子稳赚不赔几乎根植于百姓心中,一步步把住房需求演进为投资甚至投机需求。而随着党中央在反复重申“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针,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大量供应,还有即将出台的房地产税,房地产这个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行业似乎被打入了“冷宫”。

今年以来,恒大暴雷、多家房企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财务暴雷,一下子把曾经风风火火的房企的窘境暴露在面前,以前都在高楼宴客,如今只剩债务魔头。房企的没落和转型在宣布,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经终结,未来是理性回归的时代。

房价未来几年会见顶似乎争议不大。从供给端看,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在逐步下降;房屋施工面积虽升,但增速放缓;房屋销售面积也呈现增速下降的趋势。受经济高质量转型及“房住不改”的加持、地方土地出让权力的收归,未来房地产的供给估计也不会放得多开。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可能会在2021-2024年达到顶峰。

从需求端讲,未来经济增速将放缓;人口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而劳动力人口在2013~2015年这一阶段已经达到历史峰值(国家统计局数据)。我们知道商品房需求受到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及人口结构影响较大,这几个指标综合来看,未来对商品房的需求也会萎缩。

供求综合来看,全国住房(一手房)价格指数在今年7月达到最高点后出现持续下滑,全国城市二手房出售挂牌价指数18年之后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今年8月后出现下滑。

大胆预测,未来十年房地产价格不仅是见顶,而且是下降,不单全国,乃至北上广深。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人口增量均跌出前十,这当然跟京沪早几年的人口减量政策分不开,虽然在2020~2021的“十四五”规划中,没有继续提及人口减量的目标,但我预计这也难转趋势。再说一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也极大的打压了房价上涨的积极性,“十四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北京:将供应100万套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不低于40%,上海计划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以上,占比不低于40%;广东表示将筹建近13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而超一线城市带给人们的幸福感一向不高;另一方面,过去十年北上广深房子增加的投资需求已经逐步超过了住房需求,有房的越来越有,没房的还两手空空,日后随着房地产税的出台、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下降、机会成本增高、越来越多出于投资需求的房子可能会被兑现转向其他有更高回报率的资产,从而增加供给。而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未来倾向于租房而非买房的人群会扩张。这些共同抑制了房价上涨的速度。

考虑到经济持续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及通货膨胀等因素,房价上涨的速度缓慢,即便绝对价格在涨,相对价格也是在降。所以我们大胆说,北上广深一线房价未来十年逐步降价。


说到未来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们先回顾下改革开放这四十余年中国创业的几个窗口期,

1978年改革开放,土地改革后,主战场在农村,主力军是农民;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包场到户,创业的主力军:体制内不得意的人、工人或者退伍军人,比如王石、张瑞敏、柳传志等等;

1992以后经济复苏运动,主力军是精英阶层的公务员和知识分子,比如冯仑、潘石屹、陈东升;

1998年互联网时代开启,马云、张朝阳、李彦宏、刘强东等等现在的知名大佬,特征是主动性专业性强的人群;

2015年消费升级和需求变化,主力军是有多次创业经历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

每次时代的变革都可以催生一批新身份新特征的创业者,我们可以说创业浪潮是被时代所驱动的,而创业者身上的身份、学识、思想、现状等等特殊矛盾又使他们在被动浪潮下去主动求索。

那么未来呢?未来我国乃至世界的大势是什么?回顾古往今来的历次变革,每次表象很残忍,但!每次我们都大跨步的前进了。

中美贸易战也是这样,美国不把我们的脖子“卡”死,我们可能还不能有这么深刻的认识。未来中美之争的关键点也会落在科技创新上,因为现在除了芯片等科技,老美还能用什么卡我们?以前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是科技的落后就会受到发展的制约,老美倒逼我们清醒,这当头一棍我们自然也不能白挨。

科技创新已经提了好些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从邓爷爷就说起了,但不同发展阶段重视程度,以及重点发展的技术肯定不同。百年变局之下,今年对此更是“三令五申”,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再者今年一个划时代的大事:北交所问世了。

然后我们看看现象是什么?这两年股价跟以往比谁最有冲劲,那必须是高端制造、新能源、智能芯片这些高科技驱动的公司。都知道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有力映射,走在实体经济前面,可能在业绩还没反应的时候,股价已经有起色了。

再看看这些公司,科学家“商业化”趋势逐渐明朗。最近上市的公司,创始人中不乏科学家乃至院士,比如从事生物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义翘神州,创始人谢良志为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化工博士;最近创出IPO最高发行价的禾迈股份,创始人杨波原是浙江大学教授;国内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由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陈天石创办;“AI第一股”商汤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工程学院杰出学人汤晓鸥创办……

时代主题如此,市场环境如此,掘金在最前沿的创投圈当然不会甘于人后,更多的创投扎根科技赛道已是大势所趋。比如上海交大,今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就有近60项,金额远超去年水平,其中不少项目是投资人主动找到各学院老师、专家、教授要求入股。

话已至此,我为什么说“科学家+职业经理人”组合会成为未来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社会进步、生产力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物资+精神进步需要科学家,而把科技创新变得流行起来需要职业经理人。时代主题+哲学本质+政策支持也会给这个组合带来持续增量的资本支持。


“流量”这个词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突然兴起的,总之就是很火。“一切为了流量”都成为口号了。我一向认为没有什么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一切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都是特定场景特定时期由特定矛盾催化而生的特定产物。流量,咱也不能粗略的判断它是好是坏,它一定是有好有坏的,它本身是没有性质的,就看你怎么去利用它。

“流量之初,性本无善恶”虽然打了引号,但这不是名言,这是我说的,但我觉得这是公理。它的兴起可能正是适应了这样一个万物快速迭代发展的诉求,适应了压力山大的年轻人的快消属性,当然也是一部分人在掘金中挖掘出了当代人的某些人性的本质诉求。

但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产生,它可能会经历几个阶段,从无到有到善有到恶有,因为逐利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不好的方面,人们对利益的追逐也是从半信半疑到接受到疯狂的,疯狂的催化下就有泡沫,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它就会爆裂,这是发展规律。

那么现在流量的发展走到了哪个地步呢?短视频火爆,部分作者毫无下限制造话题博眼球,标题骇人听闻,内容毫无营养,你看了又好像没看。“用寂寞换回空虚和焦虑,时间长了会觉得没意思。”已经有不少用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本质就是观众不可能一直被傻瓜式投喂。

再说到给“流量”带货的明星,今年是不是可以说是流量明星的暴雷元年了,从某爽到某宏到某娅,以及刚刚曝出的某明星微商出事,是不是已经把流量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

叠加今年国家出手规范互联网行业、暴利行业等等,在这个风口上,“流量”偷税漏税、欺骗消费者、虚假宣传博眼球、传销疑云....我们知道国家已经开始出手规范演艺圈了、自媒体也在规范中,那下一步规范的是谁,就不用我明说了吧。所以现在无论是长视频、短视频、图文信息、耳朵经济还是各类MCN机构,整个行业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说得拗口点(学术点),任一行业过了早期供需双向爆发的草莽生长阶段,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面临着从肤浅的感官刺激往透辟的内容理解过渡的需求。在我看来,消费升级、制造升级也是这个意思,这只不过是流量-内容的跨行业的触类旁通罢了。好比说从批发市场走向中高端品牌,消费者的消费路径就是这个意思。从面开始打点,从点纵向延伸至线,只要挖掘的足够深,你就是恒星。

消费升级是物资层面的“流量-内容”转化,说回到精神层面就更加直接了。比如直接跟精神娱乐相关的爱奇艺,今年一季度《赘婿》收官时这部剧的会员账号超过6400万,占一季度总会员数的60.8%,可以看到好的内容是可以超额创收,来反哺流量的。

所以我为什么敢说流量要垮了,未来一定是“内容为王”,因为社会阶段矛盾把内容推到了这个位置,因为我们对物质的升级需求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把内容推到了这个位置,这是本质。前面说的高质量发展也一样。


标题说中国企业出海,其实说小了,不光是中国企业,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有出海的趋势,从文化、品牌,到原材料供应链等。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历史老师有一句话深入我心“落后的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先进的文明的国家的文明所征服”,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古代不管谁统治大体逃不过被汉化,现今也可以类比。有谁能不被中国文明所征服呢?棒子国都眼红到来偷文化了。西方国家畏惧中国,当然不是因为我们长得壮,而是因为我们共同的文明。

这里扯远了,说回来,这样的大背景正是中国企业出海背后的支持力量。出海当然首要看得是实力(品质、价格、购买力、品牌消费粘性等等),但背后怎么做一个进化,达到这个实力,这就和我们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所以我说中国的输出,这是一个历史必然。

“高谈阔论”你可能会觉得空,可以看下出口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出口19.5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5.8%。时间拉长,近20年都是成绩斐然的,


但我们说中国企业出海,将会是结构性的转变,是高质量的出海,并非以前靠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产品,也并非以前靠不可再生资源来换取。我们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绝对数数据,最近两年明显是突飞猛进,今年11月为983.23亿美元,去年11月为861.14亿美元,前年11月为711.06亿美元,每年同期都增加了一百多亿美元。


资本输出也不能落下,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1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流量规模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商品和资本输出的背后,必然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趋势。海尔、美的、格力、TCL、小米等等自是不必说,算是先驱。说说近年成功出海的Tiktok吧,今年月活已经超过10亿,下载量超过了META,就是以前的Facebook,晋级全球第一。它核心玩法和抖音没有太大差别,可以说是抖音国内成功经验的海外复制版。它的这种商业模式复刻的成功是可复制的,估计以后效仿出来开辟新蓝海的科技公司会越来越多。

因为如今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领先国外很多年了,比如支付、物流、互联网、购物、新媒体、新能源汽车等等,是有足够能力走出去的。比如传音控股,这个品牌的手机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但在非洲这片手机蓝海却非常强势,市占率常年保持第一;再比如昆仑万维收购来的Opera,利用国内非常成熟的“浏览器+社交”玩法,在非洲也是发展得风生水起。具体到汽车,今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整车共出口192.8万辆,同比增长约100%。长城汽车,今年前11个月,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累计销售20359辆,同比增长253%,可见一斑。

方方面面吧,以前韩国搞什么韩流,号称统治亚洲审美,国人意识觉醒以后,统治审美的还得看中国,我们地大物博,是时候对他们反向输出了。


要说今年还有什么大事,“三胎政策”算一个。大背景出生率下降之类的不多说,看图。照这个趋势下去,人口问题或者说人口结构问题肯定是面临严峻的局势,所以“三胎”来了。


参考“二胎”,2016年新生儿出生率达到12.95‰,过去15年以来最高。所以三胎肯定还是会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各种生育政策、补偿政策等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的诚意,可以期待以后跟生育相关的都会更加人性。再者考虑到疫情(疫苗)影响,一些年轻人不得不延后的婚恋、生育计划,所以2022年一大波婴儿潮是可以期待的。

还是得重复,需求!需求的变化,这是本质的问题,它是一个核心驱动力。我说母婴育儿赛道即将开启真正的黄金时代。肯定不单单是因为三胎,它也是因为我们需求的变化,消费升级的需求。这里要感谢国家让人民生活水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之十年、二十年前,那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在变,环境在变,消费观念也在变,我们说七八十年代,孩子再多,有的吃就不错了;今天再看,就算一个孩子,那花销也抵得上几个大人,几乎都是双独生子女的家庭更肯给孩子花钱,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70、80、90越往后的年代生人越有这个倾向。当然,三胎不仅是个催化剂,也是能带来实际市场体量的提升的。

除了消费升级,还有个由精神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驱动的客观现象,那就是国潮崛起。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前买惠氏买达能买雀巢,现在买飞鹤买蒙牛买伊利。以往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我们看2019年虽然挤进来几家国货,但是还是进口品牌为主,截至今年5月,AC尼尔森数据显示飞鹤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总体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5.2%增至19.2%。再一看,婴幼儿奶粉进口数量,2018年左右增速开始放缓,2020年上半年开始明显下降。



懂的都懂,我们看看广告语“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飞鹤奶粉”;再举个例子,以前为什么是“李宁”,现在为什么是“中国李宁”。国货崛起,进口替代,这是浪潮。

资本都是逐利的,资本市场最会的就是追风逐浪,尤其是这种“卷起千堆雪”的大浪,母婴育儿既然红利已来,资本焉有不追的道理。比如今年的爱帝宫,短短三天股价暴涨45%,7个交易日近乎翻倍。


注册制时代投关有多重要,就不用强调了吧。注册制时代有几个特征:估值市场化、退市常态化、投资良币化、资金增量化。越来越多的钱从房地产涌入股市,但是选择谁呢?

加之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的推进,北交所的成立,专精特新、科创小巨人越来越多,中小市值标的之间竞争只会加剧。以往上市条件卡的死,过审时间长,质地优良的大白马一匹又一匹,中小市值的小黑马小灰马倒显得珍贵。随着注册制的推行,IPO速度加快,上市场景增多,各种小马“争奇斗艳”的场面以后不要太壮观。价值、长线投资者投资中小市值公司的难度和试错成本在增加,大白马们安全边际更高,投研难度相对小。此时,作为一批基因优秀的小骏马,怎么能以正当合规的方式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就尤为重要了。

不知还有多少董事长觉得仅靠自身的优良基因就可以独得青睐?大白马们或许可以,小马这么做试错成本就太高了些。卖马人不来介绍马儿,仅靠买马人自己从茫茫“马”海中选中一匹小千里马,可能早就挑花了眼。就如同很多公司的业务可能并非是个人都能理解的,即便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能也切不到那个点,上市公司是需要去诠释价值、传递价值、引导市场认同价值的。

不可否认股价最终真正的决定因素一定是公司的长期业绩、公司的长效增长逻辑,上市公司的市值一定是取决于其内在价值的。但一,不是每个公司都能被注意到,二,不是每个被注意到的公司都能被理解其价值。投关就是一个发掘价值、传递价值的过程。一方面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自身价值链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可以把这个梳理结果让更多的潜在投资者认知,进而获得认可。相当于给基因优秀小黑马刷毛洗毛,让它看起来又黑又亮,再告诉买马人,这批马“良种、绝非凡马、日行千里...”这样买马人才知他为什么要付这个钱。

好处是什么呢?一本万利,吸引注意力、让不同的投资者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拉近与投资者的关系......这都是官话。说白了,我了解你我认可你我才会跟你做朋友。如果我们是同道中人,可能最终也会成为朋友,但这个过程五年十年的就不好说了,也可能没机会了解就形同陌路了。但你要是主动让我快点了解你,那这个时间不就大大缩短了嘛?所以深化投关最终的好处就是,更快的让志同道合的投资者注意认可并投资你,然后用增量投资资金加注实业以业绩回报投资者,双赢。


节点财经将成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专注上市公司价值发掘的投资研究及传播服务平台。

如果达不到,明年我继续说。

最后

人类赤脚的历史比穿鞋更悠久。人们瞄准什么就会射到什么,所以最好抬高目标,尽管暂时会犯错;如果你毫不退缩,直面真理,就会发现它的两面都闪着光,就像一柄东方短弯刀。

这句话来自于《瓦尔登湖》和一起奋进的你共勉。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