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功能食品食疗规范体系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

3165

功能食品食疗规范体系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消息: 

“将药食同源”作为中医药产业化的有效切入口,更大限度地发挥药食同源、食疗在维护健康中的作用,建立食疗规范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全国工商联执委、原国家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主任、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主任万祥军在第二届中国药食同源发展论坛主旨演讲中表示!

第二届中国药食同源发展论坛

暨“中国药谷”(驻马店)首届 创新发展峰会举行

4月22日,由中国中药协会药食同源物质评价与利用专委会、驻马店市政府主办,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委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协办,驻马店市产业投资集团、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药食同源发展论坛暨“中国药谷”(驻马店)首届创新发展峰会举行。

驻马店副市长孙继伟致辞。副市长张威主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科技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山西省科协主席周然,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副市长宋庆林,市政协副主席聂勇、高其良出席峰会。

孙继伟说,近年来,驻马店立足资源禀赋,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谋划建设“中国药谷”,着力打造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我们期待与各位专家、企业家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推动更多医药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驻马店,共同谱写合作发展新篇章。

国家卫健委食品司监测评估处、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分别讲话或视频致辞。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关同志解读了《驻马店市“中国药谷”产业发展规划》。经过洽谈对接,本次活动签约战略合作协议2个、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126.7亿元,对驻马店市“中国药谷”建设和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后疫情 " " 大健康 " 时代背景下,追求健康成为消费者的首要诉求。" 药补不如食补 " 的膳食养生观念使得功能性原料尤其是药食同源原料备受追捧。为此,国稻种芯粮农(山东)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的直属公司,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孕育而生。

倡导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理念,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食疗规范管理体系的建设。根据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市场情报的分析,淘宝天猫药食同源类产品 MAT2021 的市场销售额超过 191 亿元,MAT2022 为近 234 亿元,同比上升 22.3%。同时,凯爱瑞 2023 年中国风味图谱中,预测了后疫情时代下的五大风味趋势,药食同源便是其中之一。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皇帝内经太素》记载," 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药食同源物质,本质上是可食用的中药材,因兼具药食两用性质,常以食疗、食补和药膳等形式应用。目前包括试点在内,共有超 100 种药食同源原料允许使用,这些原料已经大规模应用于保健食品或者功能性食品中。

近些年,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利好药食同源发展的政策,比如 2016 年 12 月 28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 " 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2017 年 7 月 13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强调 " 要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 "。

同时,药食同源的国际市场也迎来强劲增长,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22 年,我国向 114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中药材 25.1 万吨,同比增长 7.8%,出口总额 1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我国出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药食两用的滋补性品种。

虽然国内外药食同源市场一片向好,但是药食同源食品开发的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1)基础研究不足、2)低水平重复开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3)产业发展滞后,品牌建设滞后、4)标准体系缺失,法律法规不完善、5)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图示:驻马店市政府副市长张威主持

图示:驻马店市政府副市长孙继伟致辞

第二届中国药食同源发展论坛主旨演讲主题

食疗规范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发挥“药食同源”食疗作用

在第二届中国药食同源发展论坛主旨演讲中,万祥军作了主题为《食疗规范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挥“药食同源”食疗作用》。万祥军表示, “药食同源”是中医药界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食疗,作为我国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历经数千年,成为维护健康的必要手段。

“人们认识到,食物不仅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生化能量需求,还能在疾病和亚健康的预防和调理中大有可为。食疗作为提高人们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大有可为。”万祥军说,但目前食疗尚无相应的政策和概念界定,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食疗尚无法形成规范化、普及化的发展,公众对食疗知识认知欠缺并且践行不足。

万祥军表明,从“药食同源”切入,加强食疗文化传承和弘扬,建立健全行业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管理体系,指导和规范饮食养生应用和推广,有助于更有效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推动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

万祥军指出,食疗文化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早就为国人认识和运用。他表明,《周礼·天官》记载,周朝设立四医(食医、疾医、殇医、兽医),食医为首医,主要掌管周王室的饮膳搭配与调制,从健康维护角度实践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黄帝内经》中多处描述了食物与疾病、食物与健康、食物与药物的关系。

如“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此后,唐朝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首次提出“食治”理论,指出在疾病发生期间,医者“当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养不愈,然后命药”,明确了食治当优先于药物治疗;

高宗时期,孟诜为避讳“治”,继承孙思邈的食治思想与内容,改食治为食疗,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开创了中医食疗学的先河。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的《饮膳正要》,对常见的食物治病的原理、性味、攻效等,更有精辟的论述,后人推崇为中医食疗首部完整的专著。

明代医药大师李时珍在其杰作《本草纲目》里,对中医食疗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该书收入数百种药食兼优的动植物食品。清代,中医食疗的步伐迈得更快,食疗法已受医家普遍重视,食疗专著更多,如沈李龙的《食疗本草会纂》、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等。

万祥军在主旨演讲中表明,到了现代,由于医学和营养学的迅猛发展,有关食疗的理论和方法更臻完善,食疗著作更如雨后春笋,中医食疗学著作融入现代科学观点,从而又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一般来说,食疗应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准则。

因时制宜一般指因季节不同而改变食疗方法,例如,夏季的饮食总体应该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少吃油腻以及辛辣上火的食物;因地制宜则因地势地形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如大西北、北方地区多干燥寒冷,一般可进食性味甘凉、生津润燥之品;因人制宜就要求各人体质不同导致食疗方式不同,如阴虚质宜进食生津养阴滋润之品,血瘀质宜活血行气之品。上述“三因制宜”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不同地区的不同体质的人群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食疗方式,例如,湿热质人群在北方与西部高原地区,秋冬季宜进食化湿清热、健脾助运、祛湿化痰之品,在南方则可适当添加健脾利湿之品。阳虚质人群在北方与西部高原地区,秋冬季可适当添加温阳益气之品;南方则可适当添加温阳祛湿之品。

“随着食疗在各种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互联网提供了大众获取食疗相关知识的途径,药食同源将拥有更广泛的市场。”万祥军表示,建立食疗管理体系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构建食疗管理目录、将食疗产品纳入医保、建立食疗评价规范、构建食疗智能化系统等

一是构建规范的食疗管理目录。需要从食疗产品的来源、组成、功效、适应证、做法、用法、适宜人群、不宜人群、临床应用等方面建立食疗的管理目录,将食疗体系化;尤其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建立专门的慢性病食疗管理目录,最大限度发挥食疗在慢性病的日常调护中的作用。

二是将食疗产品纳入医保。在慢性病的调理过程中,已被循证证据证实确实具有疗效的且可长期食用的食疗产品,可考虑将其纳入医保范畴,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通过食疗调理疾病相较于药物来说,不良反应较少,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是建立食疗评价规范。现有的食疗临床研究多按照药物的临床研究规范进行,但食疗具有食物的属性,其偏性小、起效慢、周期长的特性亟须建立符合食疗特性的评价规范体系,以助于更加规范地评价未来新的食疗产品。

四是构建食疗智能化系统。将现有的食疗相关证据结合人工智能,构建食疗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平台、智能化穿戴设备),以指导普通人群在应用食疗时能明确自身的体质特征、相对适宜的食疗产品及相关不宜的食疗产品,规范食疗的应用,以食疗助力全民健康。

【延伸阅读】

理论来源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的关系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药食同源的物品

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名单如下: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土人参(人参菜)、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

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

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玫瑰茄。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土人参(人参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

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

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

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

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药食同源理论来源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璞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

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中医药学还有一种中药的概念是:所有的动植物、矿物质等也都是属于中药的范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法:

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的关系

中药与食物的关系是――药食同源。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它们的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药食同源示例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

通过讲究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为了达到健康之道,除了须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之调整外,饮食的调整也可达到养生目的。

中国千年来的生活体验,经历了「神农本草经」,「食疗本草」甚至「本草纲目」等,已经将食物及医药溶成一体,演化出「药食同源」之文化,中国医学发展过程中首重预防,而预防之道在于遵循自然治疗之原则,因此食疗须求其所宜,其所忌,且中医治病相当重视「对证下药」,所以在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食补前应先了解体质,才不至选择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义。

如何认识体质,从生活表现上可以有个大概了解,一般可分成三类体质

(1)寒热证体质:热证体质会有紧张,兴奋,亢进,炎症,充血等症状,日常生活上比较有口渴,喜欢冷饮,尿量少且呈黄赤颜色,便秘等表现,且精神容易呈现兴奋状态;而寒证体质则是弛缓,萎缩,衰退,无力,贫血等症状,日常生活上口比较不渴且喜欢热饮,尿量多呈颜色清淡,女性生理周期较慢等表现,精神上较没力的状态。

(2)实虚证体质:实证体质的人中气十足,讲话有力,体力充沛,无汗且容易便秘;而虚证体质的人讲话时就较无力,体力虚弱,有自汗的现象,肠胃容易有下痢症状且脸色较苍白。

(3)燥湿证体质:燥性体质的人体内水分较不足,容易口渴,乾咳,便秘,女性则月经较少;湿性体质的人则是体内水分过多,容易有血压高,浮肿,腹鸣,痰多或下痢等症状表现。了解体质后接着须知道药(食)物的性质,才能对证下药(食)物,因应体质上之寒热,虚实,所以药(食)物也分成

(1)补泻性质:补性的药(食)物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增加元气,适合虚弱体质者食用,而实证体质者服用则反易造成便秘,汗排不出,病毒积存於体内,引起高血压,发炎,中毒等不良症状;泻性药(食)物则可协助将病毒由体内排出之作用,可改善实证体质者之便秘,充血,发炎等症状,而体质虚弱者则可能会因食用过多而造成下痢,身体更虚弱,降低对病毒之抵抗力。

(2)温凉性质:温性药(食)物可以使身体产生热能,增加活力,改善其已衰退,萎缩,贫血之身体机能,若热性体质者食用则会产生兴奋过度或机能亢进,而造成失眠,红肿,充血,便秘之情形;而凉性药(食)物则可使精神有镇静效果,身体有清凉及消炎之作用,可以改善已呈亢进之机能,炎症,兴奋性,充血性,消除不眠,肿胀,炎症等症状,若寒性体质者过度食用则会使冷症及贫血之症状更严重。

日常食用蔬果中,温性食物如韭菜,葱,大蒜,辣椒,姜,胡椒等辛辣调味料,南瓜,大头菜,荔枝,番石榴,木瓜等,凉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白菜,空心菜,番茄,萝卜,丝瓜,苦瓜,黄瓜,海带,西瓜等,平时可以选择适合之蔬果适量食用,但仍须注意就营养学观点而言,任何一种食物不宜过度或缺乏。

功能食品食疗规范体系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山东)健康产业集团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