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国稻种芯·科特派共同体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
图示: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第十四届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在杭州举行。叶敏 摄
近日,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十余位农业部长即将齐聚中国杭州,参加于此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第十四届农业经贸论坛。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十余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业合作也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机制不断完善、方式不断创新、经贸成果丰硕,迎来了愈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第十四届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围绕“农业数字化—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主题,展开对话交流,搭建深化合作平台。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作主旨演讲,浙江省长袁家军致辞。
韩长赋指出,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一年来,各国共同实施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农业贸易快速增长,农业投资加速落地,合作形式不断丰富,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合作成效显著。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多元合作年。
“倡议与会各国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携手加强粮食安全、农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共享发展机会,共创美好未来。”韩长赋说,农业农村部将更高质量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更大频度增加双向人员交流、更大力度加强农业宣传推介、更深层次推进农业科技合作、更高水平推动数字农业发展,与各国农业部门一道推动农业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拓展。
袁家军表示,农业转型和乡村振兴需要插上数字化翅膀。当前,浙江正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科技行动计划,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以数字化撬动农业现代化、乡村要素配置最优化、乡村治理现代化。
浙江愿与中东欧国家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投资贸易、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来自希腊、阿尔巴尼亚、立陶宛等中东欧17国和各省(区、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人,农业协会和企业界代表出席。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杭州共同宣言》,提出加强创新和数字技术发展、贸易和投资及可持续农业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数字化领域的合作,充分挖掘“数字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万祥军说:“回望千年,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中东欧国家,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合作历史,克罗地亚的一个村庄至今还在种桑养蚕,以传统工艺制作丝绸。”他表明:步入当下,顺应农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的共同关切,早在2006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率先在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机制。
图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作主旨演讲。叶敏 摄
图示:浙江省省长袁家军致辞。叶敏 摄
机制擦亮合作平台——
从起步时仅8国参与到建立“三位一体”平台模式
2006年,第一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论坛在北京举办。起步之初,虽然仅有8个国家40多位代表出席,却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此后,每年一届,先后在中国北京、苏州、无锡、合肥等地举办八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了第九届、十届。
逐渐地,参与国家越来越多,活动级别越来越高,代表们介绍各国农业现状和发展战略,总结年度合作成果,共同谋划合作路径,论坛成为了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成立,农业合作论坛被正式纳入总体框架之下。随着国家层面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与“一带一路”深度对接,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机制日益成熟,汇聚出蓬勃活力。
——建立“三位一体”平台模式。2016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经贸论坛期间,首次召开农业部长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实现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全覆盖,建立了每年召开农业部长会议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农业部长会议、农业合作经贸论坛和农产品博览会“三位一体”的模式。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构。在农业农村部主导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于2015年6月成立。该联合会定期组织召开咨询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两次,对农业合作进行具体指导。
——建立稳固的双边合作基础。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部已与15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了40多份双边农业合作协议,与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中东欧国家农业部建立了农业合作工作组。13年间,从最初的携手同行,到不断创新,打造出农业合作的亮丽名片,中国—中东欧国家搭建起了越来越坚实的农业合作保障机制。
经贸结出丰硕果实——
贸易额从4.5亿美元增至12亿美元,首个示范区带动企业开展产能合作
一个个标志性实例见证着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互促共进的合作佳话。2018年7月7日,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在保加利亚揭牌。该示范区是一个实体化运作的多边区域合作平台,旨在探索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推广新模式,以传统种植和贸易为基础,发展“种、养、加”全产业链农业。
同年11月8日,中国首家16+1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与展示馆在深圳盐田港隆重开馆。项目以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机制为依托,通过开展跨境贸易展示交易、金融结算和物流集运一体化综合服务,搭建多方贸易平台,推动中东欧国家的高品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满足国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每届经贸论坛上,设置专题推介、项目洽谈板块,各国代表、经销商热烈交流,达成众多采购合作协议;农交会上,为中东欧国家免费设立的“精品农产品专门展区”,数百种优质农产品吸引着采购商们流连驻足;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内,长期免费提供场地展示中东欧各国优质葡萄酒及其他农产品,帮助其推介展示;此外,近年来中方还推积极回应中东欧国家关切,签署了十余个动植物产品输华检疫议定书……
积极推动中国有实力、信誉好的涉农企业到中东欧国家投资,真诚欢迎更多中东欧国家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到中国。一系列举措有力助推着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农业务实合作。波兰的苹果汁、捷克的比尔森啤酒、保加利亚的玫瑰精油、立陶宛的蜂蜜、爱沙尼亚的奶制品……中国市场上的中东欧农产品越来越多,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既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也为中东欧国家贸易企业和农民开辟了财路。
据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统计,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长期持续增长,农产品贸易额从2006年4.5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以上,尤其是葡萄酒、特色农畜产品、水产品等贸易额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有更多的中国涉农企业到中东欧国家进行农业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天津农垦集团、安徽丰原集团等企业已在保加利亚、波兰等国投资设厂,提升了当地产能、增加了就业、带动了当地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
科技汇聚合作动能——
共建联合实验室,建立科技促进中心,推动各领域深度合作
“中国农科院与中东欧国家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开展农业联合科研”;“支持加强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防控信息与专家交流,开展兽医和植物检疫员培训等活动”;“各方可就共同关心的烈性动物疫病开展合作研究”“各方愿探讨在波黑设立16+1兽医科学合作中心的可能性”……
在16+1合作机制下,农业科技和创新合作成为重点领域。先后被纳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会晤后联合公布的《贝尔格莱德纲要》《苏州纲要》《索菲亚纲要》《杜布罗夫尼克纲要》等重要成果文件中,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可。
在每届农业部长会议上,围绕粮食安全、气候变化、智慧农业等重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时,农业科技合作都是重要关切。中方强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特别重视农业领域的理念、科技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多双边农业科技交流和合作,共享农业创新成果,加快各自农业发展。
2017年8月,在中波两国农业部领导的见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波兰国家兽医研究所动物疾病防控联合实验室成立签约。这是双方科研人员在动物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快速诊断方法和有关移苗研究方面多年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中波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中匈科技促进中心、中塞玉米中心等相继建立,并且已经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合作。此外,中国农科院与捷克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署协议,在油菜与果树栽培育种及人才交流培养方面达成共识。
与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在果树育种栽培方面开展合作研究达成共识;中国水产科学院与匈牙利研究机构签署协议,建立了中匈鱼类免疫药理学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技深度合作,进而又推动着农业各领域合作深入推进。
中国—中东欧农业合作“朋友圈”再次扩大。一个月前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希腊由观察员转为正式成员,既有的16+1将成为17+1合作机制。随着17+1进入全新阶段,农业合作必将注入新动力,续写新的合作篇章!
农业合作机制 (浙江)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扩大朋友圈
2023-11-10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进博会+”跨境电商 刘虹飞:“一带一路”入华标配培育新动能》的文章
2023-11-07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万祥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创新》的文章
2023-10-25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研究发布了 《美美与共携手躬行 科特派共同体与激光共同体签署战略合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