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未来。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包括各县(市)区在内,苏州向来把抓好人才工作、广纳各方英才放在重中之重,不断创新突破。譬如,昆山实施人才“新政33条”,全面推进优才计划,制定《昆山市双创人才(团队)计划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操作办法,探索人才分类评价模式。去年昆山市397家创业类人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以人才为突破口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的效益凸显。
放眼国内,近期包括上海、北京在内的各省市纷纷推出人才新政,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求贤若渴,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更趋激烈。面对人才工作的新形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苏州无疑要加大引才、用才的力度,广聚天下贤才。同时,我们也需要应对挑战、稳扎稳打,做足留好人才、用好人才的功夫。
创业人才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如果城市的吸引力不足,人才就会跑掉。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成为苏州推动创新创业的必答题。比如,日前,太仓市政府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常熟举行“智联谷”沙龙,这些都是容才、聚才的良好举措,有利于苏州加快创新资源的集聚步伐。
苏州的发展实践证明,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坚持人才配置的市场导向。要以科学家和企业家队伍为龙头,集聚一批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领军人才,聚集各领域的卓越人才,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体系。
其次,留人才的前提是识人才。这就需要推动人才评价去行政化,健全人才认定的市场化机制,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力度,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治理体系。
第三,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成长舞台和发展空间。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中的“桥头堡”功能,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让人才得到优待,留得放心舒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苏州自古人才辈出,已形成尊才、重才、爱才、惜才的“磁吸效应”。当今,苏州要在新一轮的人才竞争中抢得先机、取得优势,各级党委政府要承担第一责任,甘当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完善人才激励体系,拓展创新创业的热土,真正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